2019年9月3日,特高壓重啟一周年。
一年前的2018年9月7日,能見曾在市場上率先披露國家能源局2018年9月3日印發了《關于加快推進一批輸變電重點工程規劃建設工作的通知》(國能發電力〔2018〕70號)。
這個標志著特高壓重啟政策文件的發布,讓市場上特高壓相關企業非常振奮。文件提出,將于2018年四季度到2019年年底前核準12條特高壓線路。根據市場的統計,項目建設期2-3年,合計輸電能力57GW,帶來約1800億-2000億元投資。
消息一經公布,低迷已久的特高壓上市公司股票持續大漲,其中被稱為特高壓龍頭股的平高電氣股價從重啟前最低4.83元/股,最高上漲到今年一季度的10.23元/股,上漲超過1.5倍,目前又回落到了7塊多錢。
從這份政策文件可以看到,原本這12條特高壓線路大部分都應該于去年年底前核準,但是時至今日,根據能見的統計,國家只核準了5條線路,分別是:
2018年10月,國家發改委正式核準了青海一河南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,靜態投資高達225.59億元。
2018年11月,河南省發改委核準駐馬店一南陽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輸變電工程,作為青海一河南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配套工程。
2018年11月,河北省發改委核準了張北一雄安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項目。
2019年1月,國家發改委核準陜北—湖北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,工程靜態投資178.41億元。
2019年8月,國家發改委核準了雅中-江西±8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。
顯然,這一輪特高壓重啟速度是低于預期的。
低于預期,可能有兩個方面原因。一是,國家電網公司對于特高壓的重視程度有所變化。自寇偉執掌國家電網公司后,提出了“三型兩網”規劃(“三型”即樞紐型、平臺型、共享型;“兩網”即堅強智能電網和泛在電力物聯網),尤其是今年對于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非常重視。二是,從國家層面來看,發改委對于特高壓的核準,一直是在一片質疑中推進的,壓力重重。
我國對特高壓(±800KV 及以上電壓等級)技術的跟蹤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。
1978年,我國電網最高電壓等級是330千伏,到上世紀80年代出現了500千伏交直流工程。500千伏電網有力支撐了我國多年的發展。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,遠距離大容量輸送能力不足、東部土地資源緊缺和環保容量制約,無法滿足新的需求。
2004年,華東三省一市召開了“十一五”規劃討論會。當時華東500千伏電壓網架接近發展極限,電網走廊資源緊缺、短路電流超標嚴重,若干500千伏變電站被迫分列分段運行,直接影響電網安全。我國能源資源和需求的地域分布特點,以及新發展需求,使得發展安全性更高、經濟性更優、配置能力更強的電壓等級成為必然。
這一年,國家電網公司提出建設特高壓,充分發揮其遠距離、大容量送電的優勢,將西北部各類大型能源基地與中東部主要負荷中心相互連接,大范圍優化能源資源。當年年底,我國開始集中開展大規模研究論證、技術攻關和工程實踐。
過去十余年,中國特高壓經過啟動、質疑、規模化發展、停滯四個階段。
2004年是特高壓研究的起點,在掌握了特高壓交直流輸電關鍵技術及主設備研制成功的基礎上,2006年下半年,我國相繼啟動了交直流特高壓示范工程建設。2006年8月,我國第一條特高壓交流線路“晉東南-南陽-荊門工程”試驗示范工程開工建設,并于2008年12月正式投運。2011年特高壓建設納入“十二五”規劃,2014年是特高壓核準高峰期,2016年特高壓集中建設。
從核準高峰期來看,2011年往后,國內經歷了兩次特高壓建設高峰。2011年-2013年為第一輪建設高峰;2014-2015年為第二輪。
但是到了2017年,國家對特高壓核準建設進程明顯放緩。
截至2018年3月,我國已建成“八交十三直”21條特高壓工程,總投資規模約4073億元。其中國網“八交十直”,南網“三直”;在建“三交一直”特高壓,即1000千伏蘇通GIL綜合管廊工程、北京西-石家莊特高壓交流工程、濰坊-臨沂-棗莊-菏澤-石家莊特高壓交流工程,以及±1100千伏準東-皖南特高壓直流工程。
在基建投資加大、扶貧、新能源發展的背景下,2018年9月,國家開始重啟特高壓項目核準、建設,標志著特高壓開啟了第三輪建設高峰。
與此同時,受國家能源局委托,從去年3月份開始,中國工程院開始組織對我國未來電網格局進行專題研究,并設立了重點咨詢項目“我國未來電網格局研究”。
2018年9月19日,經過慎重研究和決定,中國工程院向國家能源局報送了《我國未來電網格局研究(2020年)咨詢意見》。
這份報告全面質疑了交流特高壓的使用前景,反對區域電網之間用交流特高壓互聯同步運行,區域電網內部,由于投資巨大、利用效率低,交流特高壓并沒有建設的必要。這也是首個反對交流特高壓的官方權威咨詢機構報告。
這份代表著中國工程院的官方態度的研究結果給出的具體意見,對于直流特高壓是認可的,但是并不認可交流特高壓,具體意見主要包括:
一、不建議建設“三華”特高壓交流電網,理由:一是華中、華東、華北三個區域電網現有網架結構安全穩定,有能力接受西電東送電力,組建三華電網必要性不足;二是三華若聯網,規模過大,會帶來新的安全風險;三是三華聯網使用交流特高壓網架,形成強聯結,經濟性較差。
二、在區域電網內部建設交流特高壓也不存在必要性。
三、華中、華北電網的特高壓工程實踐證明,特高壓交流工程投資巨大,利用率低,對電網安全的作用有限,還會帶來新的安全風險。華中電網在2020年及可預見的時間內,不存在建設交流特高壓大的必要性;重點應對500KV的主網架加強,足以解決接受外來電能力問題,而且更具經濟性。
四、已建成的交流特高壓工程利用效率低,發揮的作用有限,建議交流特高壓一般不作為輸電工程使用。下一步需要進行研究論證,如何用好已建成的交流特高壓工程。
不過也有業內一些專家認為,如果不批準交流特高壓,目前的“強直弱交”特高壓現狀,并不利于電網的穩定,因此迫切需要核準交流工程。
時至今日,交流特高壓在中國已爭議了十四年之久。
(消息來源:北極星電力網)